前幾天去看了『Lost in Translation〈愛情,不用翻譯〉』,該片上映一週後的戲院數本已不多,連華納威秀也只剩下一間小廳在播放,妙的是幾乎半場以上觀眾都是外國人種,頓時有股自己是不是神遊出國的錯覺,「電影,不用字幕」似乎剛好適用於當時的情境,然而在連續三段韓國『醜聞』、台灣『二十‧三十‧四十』、大陸『和你在一起』的電影預告後,終究把我拉回我仍身處於亞洲的事實,但瀰漫著一陣文化對壘的詭譎氣氛還頗令人玩味。

這部片敘述一個步入中年危機的男明星與一個剛出社會的已婚少女,相遇在異國所建立起的微妙情誼,不同於一般傳統情愛片的明快步調,導演Sofia Coppola以其獨特清新的手法緩緩勾勒出這兩枚主角的相遇與契合,男主角迷惘於妻子兒女的家庭失焦、女主角徘徊於茫茫未來的無所適從,都隱約透露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哀,卻在東京找到那份遺失已久甚至以為不復存在的歸屬與認同感,Bill Murray渾然天成的活躍演技為全劇賦予了新生命,可視為其演員生涯的絕對激賞代表作品,至於這段忘年之交的結局怎麼找到出路就不提了,畢竟擅自道出結局是件不道德的事兒。

這裡我比較想提出的是,整齣戲最吸引我的地方,莫過於以美國人觀點看日本的文化與語言差異,導演詼諧甚至稍誇張地描述許多日本異象:

一、語言的屏障:「Translation」既然是本片的軸心,自然有許多投射於此的場景,不過呈現出來盡是日本人對英文盲目的崇拜、謬誤的使用、偏頗的翻譯、與有限的普及。

二、生活的糜爛:無止盡喧鬧的卡拉OK夜生活、遊走尺度邊緣的上空秀、匪夷所思的電動遊樂器材等等,有意無意地刻劃出這座妖獸都市的形象。

三、媒體的空泛:譁眾取寵的綜藝節目、扭捏三八的節目主持人、與不知所云的訪談內容,活像丑角齊聚一堂的馬戲團,尤其是願意重金禮聘外國藝人赴日拍攝獨家廣告,亦是日本特有的莫名行銷習性。

四、城市的冰冷:自助式燒肉透露著難以苟同的飲食習慣,八成場景不出飯店描述了都市人趨近封閉的悲哀,透過影片看這座城市多是重覆著無靈魂的建築物逝景,就連女主角涉足京都之旅都相對顯得輕描淡寫,不禁懷疑東京是真面臨文化枯竭還是本質即是索然無味?

也許我們對於以上這些橋段還可以理解而會心一笑,但是不知道日本人本身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揶揄,不過跳脫出文化衝擊層面的考量,『Lost in Translation』仍不失為一部罕見的年度佳片。

我不擅長寫什麼所謂影評,每每電影看完後的發想便自發性植入體內,再強迫掏出付諸文字也稍嫌費勁,所以關於正片的劇情探討就到此暫為打住。

先寫這篇文章的用意,是要帶出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所著墨的課題,暫以《Lost in Translation》為主軸標題,來跟各位聊聊一連串圍繞於日本語言、媒體、產品獨具的文化特色,有興趣的夥伴們不妨拭目以待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o0903 的頭像
    hao0903

    有話豪說

    hao09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